本報見習 郭冀川
2024年已經從指尖溜走,當鋪典當黃金估價又到了結算過去一年經驗,規定新一年策劃的時候。對于穩健型投資者,過去一年可謂風平浪靜,而對于激進型投資者,其甘苦自知。
把最后一筆互聯網金融投資拿了返來,總算心里踏實了,這也是一個教訓。作為一名80后,李麗曾經把大多數資產用于互聯網金融投資。然而跟著行業的整頓,許多互聯網金融平臺出現疑問,讓她頗感心憂。
她通知《證券日報》,固然在發覺到風險之后就不再進行投資,但一些長期大額互聯網金融投資,直到2024年才陸續到期回款。當初為了高收益率幾乎把所有資產都用于互聯網金融投資,目前想想其實后怕,好在選的都是大平臺,沒有發作違約。目前已經把投資轉向銀行理財產品了,由於收益率比前幾年高不少,買了心里也踏實。
李麗的場合并非個案,不管是當初如火如荼的寶寶類黃金借錢經驗分享錢幣基金理財,還是一時風起的P2P,已經逐步淡出許多投資者的視野。除了投資者風險防范意識的增強和監管的收緊,這些新興理財產品的收益率和流動性減低,也讓他們逐步失色。
在新興金融調換的時候,傳統金融卻吸納互聯網經驗,填補了理財需求的缺口。如銀行的類貨基理財產品、智能入款、短債基金等,比擬互聯網寶手錶回收價格寶類理財產品,這些競爭理財產品往往有更高的收益率,更好的口碑,固然不能完全替代前者,但也通過銀行App方便買入和打通銀行卡渠道等方式,成為不少人的小微理財首選。
券商和基金的理財產品,更是在上年大展身手,為了安適更多投資者的理財需求,此前一直保持高姿態的券商聚合資管策劃愈發接地氣,與各大互聯網理財渠道合作。現在幾大主流的支付和電商平臺的理財專區,均為合作券商和基金公司開設了專屬頻道,如上的遊戲理財通里,便有各種類型的基金和券商資管產品,偶然也會出現券商收益憑證類、報價回購類產品。
通過互聯網渠道買入理財產品十分方便,而選擇著名的大金融機構產品又讓人放心,前幾年我都是去銀行買定投基金,但還是覺得不方便,目前我都是在和京東金融上買,中短期的買券商聚合資管和債券基金,長期的買養老金定投。從事信托工作的玲燕,對于投資收益程度和流動性十分敏感,她對《證券日報》介紹,跟著傳統黃金線上借貸合法性金融公司進軍互聯網,不時會推出一些高收益率、高流動性的產品用于散播口碑,多關注這些動靜選擇適合產品投資,全年的收益率會有很好的提拔。
在2024年第四季度《長江商學院投資者情緒問卷查訪(CKISS)》中,受訪者未來會增加的投資品部署,首選是基金投資,其次是理財產品和股票,而房地產、外匯資產以及貴金屬部署則會減少。可以看到,大多數受訪者都是偏守舊型的投資者,在穩健的理財投資中,會優先選擇部署更豐富,收益率較高的基金產品。
長江商學院教授、投資研究中央主任劉勁教授對《證券日報》表示,房地產和股票作為風險投資的收益率在連續不斷下降,股市的預期回報率只有11%,房地產的預期回報率也不過26%,因此銀行和基金等守舊型理財產品的價值便相應得到了提拔。
劉勁說:就個人而言,會像大多數穩健型投資者一樣,選擇風險較低的基金產品,但也會部署一定的股票投資,畢竟想讓房價翻倍的時機其實迷茫,但股票翻倍的時機還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