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地產起家,到晉升為寧波本土知名大型房企,銀億用了二十余年時間,而從跨界汽車制造到申請破產重整,銀億卻只花了三年。
隨著大股東銀億集團向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遞交的一紙破產審查申請書,延續了半年的銀億股份(現ST銀億)債務危機終于迎來了屬于它的結局。這也意味著,這家房地產開發公司的造車之路走向終結,連帶著集團創立者熊續強的寧波首富之名也成為了過去。
近日,銀億股份公告稱,控股股東母公司銀億集團、控股股東銀億控股兩家公司已于6月14日向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重整。
公告顯示,2024年以來,銀億集團、銀億控股持續面臨流動性危機,雖竭力制定相關方案、通過多種途徑化解債務風險,但仍不能徹底擺脫流動性危機。為妥善解決債務問題,保護廣大債權人利益,兩家公司從自身資產情況、負債情況、經營情況等方面進行分析,認為均屬于可適應市場需要、具有重整價值的企業,故向法院提交了重整申請。
不過,銀億股份也表示,銀億集團、銀億控股尚未收到寧波中院正式的受理裁定書,提出的重整申請是否被寧波中院受理,是否進入重整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25年前,38歲的熊續強毅然放棄自己的公務員職位,創辦房地產開發公司銀億集團。此前,集團已位列中國500強第215位,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61位,寧波市百強企業第3位。
短短二十余年間,從白手起家,到登頂寧波首富,再到如今大廈一朝傾覆,熊續強和他的銀億究竟經歷了什么?
下海賣房成寧波首富
從杭州化工學校畢業后,熊續強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市級機關。上世紀90年代初,寧波開始展開國有企業減虧、扭虧的工作,熊續強被任命為寧波罐頭食品廠的一把手。當時,寧波罐頭廠虧損嚴重,一年虧損額達兩三千萬元,陷入了資不抵債的境地。而在熊續強上任一年后,這家老牌國企就創造了500萬元的利潤、出口創匯1000萬美元的成績,當時寧波的外貿經濟快速申請土地貸款尚未起飛,罐頭廠的創匯額占全市創匯總額15左右。
不過,熊續強的野心并不在此。在中國城鎮化剛起步的1994年,38歲的熊續強選擇告別體制,下海經商。
彼時,熊續強敏銳地捕捉到了房地產發展大趨勢,組建了銀億集團。1998年,在福利分房制度取消之前,銀億接手了寧波眾多爛尾樓,并進行改造。在房地產發展的黃金時代,熊旭強帶領銀億踏上了高速車道,成為寧波當地數一數二的房地產商。
2024年4月,銀億集團借殼ST蘭光成功上市,股票簡稱定為銀億股份,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成為公司主營業務。
嘗到資本甜頭之后的熊續強開始大手筆投資上市公司。2024年,熊續強斥資35億元入主徐翔概念股之一的康強電子;2024年4月,熊續強再耗資84億元獲得廣西ST河化2959%股權,晉升為實控人。
彼如何選擇房屋當鋪時,坐擁3家A股上市的熊續強十分得意。在2024年的胡潤中國百富榜上,熊續強以295億元的身家排名第95位,被稱為寧波首富。
犧牲地產跨界造車
以房地產起家,晉升寧波本土知名大型房企,銀億用了二十余年時間,而從跨界汽車制造到申請破產重整,銀億卻只花了三年。事實證明,步子太大,容易摔跤。
2024年,熊續強開啟轉型之路,將以房地產為單一主業的上市公司銀億股份轉型為房地產+高端制造雙主業的綜合性公司。
當年,銀億集團一口氣花了120億元收購了三家行業領先地位的國外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美國ARC、日本艾禮富和比利時邦奇,并將其中兩家注入銀億股份。
造車計劃的實施速度的確驚人。銀億股份的財報顯示,2024年,來自汽車零部件的營收就已超過總營收的30%;到了2024年,汽車業務營收甚至超過了房地產業務,占據總營收的60%左右。
熊續強曾談到:以前,很多寧波人住的是銀億建的房子。而以后,銀億的產品有可能會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寧波人開的汽車里面。他認為汽車市場正在發生變化,輕量化、智能化和電動化將成為主流,無論如何要抓住這一趨勢。
不過,伴隨著集團造車業務一同飛速增長的,是巨額的資金需求。
一方面,銀億股份選擇犧牲當時已頗具規模的房地產業務,毅然將大量資金注入造車業務之中;另一方面,熊續強開始大幅舉債并質押大股東股權來填充其造車夢。
2024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銀億股份前十大股東中,寧波圣洲投資有限公司、銀億控股、熊基凱、西藏銀億投資為一致行動人,共持有銀億股份7187%的股權,合計質押率高達98%。
4月30日,銀億股份發布《關于公司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資金占用觸發其他風險警示情形暨公司股票停牌的提示性公告》。5月6日,公司開市起被實行其他風險警示,股票簡稱也正式由銀億股份變更為ST銀億。
此外,銀億股份披露了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資金占用的情況。多項關聯交易顯示,全資子公司寧波銀億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在未經過內台灣當鋪土地融資公司部審批決策程序的情況下支付數十億收購款。截至批露日,公司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資金占用累計余額約為2247億元,占公司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比例為1491%。
據了解,銀億股份及其關聯方償還的占用資金都相繼轉入了銀億集團汽車產業的比利時邦奇集團。
400億市值煙消云散
據2024年11月銀億股份發布的《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并募集配套資金暨關聯交易預案(修訂稿)》,截至2024年3月,銀億控股總資產為57815億元,總負債42876億元,資產負債率為7416%。
財經評論員嚴躍進向《國際金融報》分析,這一負債率本身對于房地產企業而言并不算高,但銀億股份早已不能稱之為房地產企進行土地融資前的考量業了。對于規模本就不大的企業來說,地產業務要想存活,資金鏈本就緊張,更遑論同時兼顧汽車類的重資產投資,因此銀億股份深陷債務困境并不意外。
嚴躍進指出,其他想要轉型的房企都是一步步慢慢來,通過賣子輸血,來保障自身財務健康;而銀億股份因為跨界造車的步子太大,當巨額債務壓身之時,僅剩的房地產項目已顯然已供不上血了。
事實上,早在銀億股份開始造車之初,資本市場對此就不甚看好。
縱觀企業上市以來的股價變動,原本始終不斷攀升的股價也最終止步在2024年8月,最高點達到1293元,此后便再也止不住下跌的頹勢。
時至2024年5月,銀億股份的債務危機陡然爆發,股價從當時的103元一路暴跌至2024年6月21日的172元,整體跌幅高達84%,市值蒸發逾400億元。
房地產業務沒落、造車失敗、市值蒸發400億、巨額債務尚待清償破而后立,或許已是熊續強唯一可以選擇的道路了。 張志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