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債發行下滑主要是因為年初放得比較開,房企發的比較多。目前房企受制于負債率,應該不會再增加更多發債。4月20日,一家千億房企高級副總裁告訴時代周報,年初發債主要是大房企,中小房企資金狀態越來越差,后者退出地產江湖的速度將加速。
受海外疫情蔓延影響,房企發美元債的形勢在30天內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美元債規模降幅超九成,房企幾乎全都轉移到境內發債。
美元債發行下滑主要是因為年初放得比較開,房企發的比較多。目前房企受制于負土地借款 嘉義 正揚代書債率,應該不會再增加更多發債。4月20日,一家千億房企高級副總裁告訴時代周報,年初發債主要是大房企,中小房企資金狀態越來越差,后者退出地產江湖的速度將加速。
4月13日,權威評級機構聯合信用發布數據顯示,隨著海外疫情蔓延,全球經濟面臨衰退危機,經濟停擺造成流動性短缺、違約風險上升,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在大幅降息的同時開啟量化寬松,美元流動性持續緊張。
受此沖擊,3月中下旬,中資美元債尤其是中資地產美元債出現明顯下跌。數據顯示,2024年3月,中資地產美元債發行金額為4408億美元。
而截至發稿,中原地產研究中心數據顯示,4月房企境外發債僅一單,為旭輝控股382億美元的美元及港元可轉讓定期貸款融資。
4月18日,一位地產行業分析師告訴時代周報,2024年到今年初,中資地產美元債發行審核會相對寬松,所以發行量也比較多。
他表示,目前,受益于國內降準降息的貨幣政策持續寬松,房企融資會逐漸從境外轉到境內。
境內發債漸多
美元債作為中資房企重土地融資貸款額度常見問題要融資渠道之一,早在2024―2024年就已經嶄露頭角。但由于2024―2024年前三季度境內公司債開閘,所以中資美元債的發行量一直處于穩中有降的階段。
但隨著房地產調控收緊,境內房地產融資渠道受到嚴格監管,房企紛紛出海融資。
聯合信用數據顯示,2024年,中資地產美元債發行規模迎來爆發式增長,同比增長25592%至49245億美元;2024―2024年,發行規模穩中有增,分別為65488、74576億美元。
進入2024年,房企發債在3個月內跌宕起伏。
1月,為應對2024年的債券兌付高峰及疫情帶來的不確定因素,多家房企積極通過美元債融資,聯合信用的數據顯示,單月融資規模創歷史新高,達17025億美元,同比增長598%。
2月,國內疫情蔓延,整體經濟活動處于停擺階段,導致地產美元債發行量驟降,聯合信用的數據顯示,期內房企共發行美元債約3498億美元,金額環比減少近八成。
3月,全球疫情蔓延,導致低流動性的高收益債券被恐慌拋售,高收益地產美元債調整幅度更為劇烈。來自聯合信用的數據顯示,期內中資地產美元債發行金額僅為4408億美元。
4月20日,匯生國際融資總裁黃立沖告訴時代周報,受制于全球國債和企業債的質押回購市場出現危機,目前所有的外債以任何利率發行,都沒有足夠的吸引力,甚至很多債都出現打折的現象。
與美元債發行規模持續下滑不同,受益于國內降準降息的貨幣政策持續寬松,房企境內房屋當鋪的借款周期發債開始增多。
據媒體綜合Wind數據,3月份國內信用債發行規模創下2024年以來單月新高,期內共有118家債務主土地當鋪借貸體發行境內信用債(包括一般中期票據、一般公司債、私募債等),合計募資規模11如何申請當鋪土地融資3251億元,同比增長約80%,環比增長18308%。
目前房企融資主要是結構上的變化,境內發債增多,是因為國內降準降息的貨幣寬松政策,以及海外疫情蔓延,影響到投資者的信心。上述分析師告訴時代周報。
上述千億房企高級副總裁告訴時代周報,目前房企融資外部環境變化不大,銀行貸款依然寬松,主要是疫情導致客戶到訪率下降、影響銷售和按揭貸款發放,疫情同時也導致工期延遲、開發開發貸放款滯后。
償債小考
融資結構變化下,房企將迎來新一輪償債考驗。
根據國泰君安研報顯示,在剔除ABS、ABN等資產證券化產品后,2024年房地產行業信用債的償還規模共計4148億元,其中到期償還3915億元,回售233億元。
從地產債償還量的月度分布來看,單月的償還規模大多在300億元以上。
2024年9月償還金額達到年內最高值,其中到期172215億元,回售期金額為6915億元。
此外,2024年房企ABS到期122只,提前兌付53只,共償還446億元;房企ABN到期3只,提前兌付3只,總償還量為19億元。
國泰君安指出,考慮到回售及發行當年到期的短融的可能,2024年總償還量將高于前值,相比2024年的到期高峰,到期壓力不減。
今年3月,新華聯控股因超10億的中期票據未能到期按約兌付,成為疫情沖擊下的債務違約首家房企。
相比境內信用債,中資地產美元債2024年整體到期償付壓力尚可。
根據聯合信用數據顯示,2024年4―12月,中資地產美元債到期金額合計20519億美元,其中11月到期規模較大,其余月份到期規模一般。
不過,一些此前流動性較為緊張的房企2024年將面臨美元債到期兌付,包括陽光100(4億美元)、佳源國際控股(225億美元)等。
聯合信用認為,在行業經營風險上升、投資者避險情緒加重環境下,中資地產美元債將面臨較大困難。
并購標的涌現
隨著部分房企償債壓力越來越大,現金流緊張的房企成為了并購的目標。
4月20日,深圳某千億級房企一位中層告訴時代周報,并購來講,主要關注的是項目價值高不高,產權是否清晰干凈,并購標的和公司的戰略和業務契合度高不高,以及并購是否有利于提升公司利潤和市值。
近日,普華永道發布報告稱,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房地產行業產生了較大影響,流動性承壓的部分房企將會面臨出售核心資產,出讓控股權以求生存的局面,而融資成本較低、運營實力強的大型企業將凸顯其優勢,有望通過收并購方式獲取優質項目資源。
根據億翰智庫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完成收并購較多的有恒大、萬科、融創,分別完成16宗、11宗、11宗。碧桂園、華潤置地、新城控股完成收并購分別為6宗、6宗、4宗。
4月以來,房企之間不乏規模型并購。
4月7日,中國奧園發布公告,披露收購京漢股份約2999%股本的事項,代價為人民幣116億元。
4月19日,新湖中寶公告宣布,受讓其持有的上海中瀚和浙江啟豐35%股權及相應權利和權益予綠城中國。為此,綠城需分別支付19億元和379億元,總交易對價合計2279億元。
黃立沖告訴認為,企業并購最重要的是戰略邏輯,并購的企業想做的一些動作在現實中是可行的,第二步才是謹慎調查,第三步就是后續整合。
但上述房企中層也提醒,并購涉及的相關稅費比較高,且交易風險不可控,標的含有各種雷,很難全部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