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商資金鏈的壓力或許比想象中更大一些。進入7月份后,曾于一季度、二季度稍有放松的融資通道又開始收縮,但迫于還債和補倉兩大需求,有些房企仍舊不得不轉道海外發債,即使成本超過預期。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向《證券日報》提供的統計數據顯示,7月1日至今,在不到半個月的時間內,超過20家房企發布了多筆海外融資計劃,共涉及資金高達170億美元,約1170億元人民幣。雖然還沒全部發行成功,但足可窺見開發商對這些資金的熱切渴望。
最近房地產企業面臨對資金的多重管制與收緊,在信托融資監管加強的預期下,海外美元債其實也有收緊,尤其對大額融資監管力度加強,但對于正常融資沒有影響。 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在接受《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近期發行的美考量當鋪土地融資的條件元債資金成本明顯走高,預期企業融資壓力加劇。
自房地產行業進入白銀時代以來,2024年上半年可謂非常不平當鋪土地融資優惠利率靜。大型房企主導土地和并購市場,中型房企陷入資金鏈危局,小型房企甚至賣項目求生。
同策研究院監測的40家典型房企融資情況顯示,今年上半年,恒大、招商蛇口、富力地產、金科股份等房企上半年融資總額均超過200億元,高者達400億元以上。
《證券日報》根據同策研究院提供的數據統計發現,2024年上半年,40家典型房企總計完成融資直逼4200億元。其中,今年6月份,40家典型房企完成融資共計6116億元。
同策研究院陳朦朦表示,由于5月份融資驟減,6月份環比上漲并不能說明融資環境變好,相反,各類債權融資方式融資金額仍處于低位,房企市場化融資途徑融資愈發困難。
陳朦朦稱,在融資層面,房企賣股權又被用上了。縱觀2024年上半年,股權融資額度不斷攀升,發生股權交易的房企數量明顯增加,并且有房企連續幾個月幾度轉讓項目子公司股權。
同策研究院統計數據顯示,上半年,股權融資金額及占比不斷攀升,2024年6月份監測的40家上市房企實現的股權融資金額為7568億元,占總融資金額比重為1237%,相比上月份的4132億元(占比1123%),絕對值及占比雙升。
具體來看,6月份,股權融資方式主要包括境內再融資和海外配股融資。
更重要的是,6月份,40家房企發行的公司債幾乎是美元債,美元融資總額22401億元人民幣(326億美元),占融資總額的3663%;港元融資總額為06049億元人民幣(06873億港元),占比010%。總體來看,國內發債依然很困難。
值得關注的是,6月份以來,發行美元債的熱潮延續到了7月份。在僅剛剛過去的半個月內,超過20家房企發行了170億美元融資預案。
近期發行海外債的房企,以第二梯隊和第三梯隊房企為主,這些企業負債率較高土地融資貸款額度常見問題,發債成本也相對較高,但單筆發行額度一般較低,大筆融資預案中超過25億美元的并不多。張大偉向《證券日報》表示,美元債對于房地產企業來說,并非主要資金來源,只有部分企業特別是在港上市房企發行美元債較多。目前看,信托與海外融資,并不是全面暫停,影響預計不會太大。
不過,房企的發債成本正在上升。張大偉向《證券日報》透露,上半年,房企發美元債的平均融資成本只有6%左右,此后則快速上升。7月份以來,美元融資平均利率已經高達8%,最高甚至達到了15%。
張大偉進一步稱,上半年,房企拿到融資之后,在土地市場發力,50個城市賣地超過22萬億元。但二季度台灣土地貸款以來,房企融資額減少后,搶地現象減少,尤其對融資渠道較少的房企來說,壓力很大。
陳朦朦表示,當下房企市場化融資途徑融資愈發困難,資金需求較大的房企采用多元化融資方式,但融資金額有限。在債權融資受限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房企不得不選擇股權融資,通過項目子公司部分股權轉讓進行融資。本報 王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