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新浪財經金融暴露臺接到北京王小姐對中國工商銀行的投訴。王小姐稱,2024年11月末在鄭州出差空隙,她到工商銀行鄭州期貨大廈支行解決了一份入款證明,要求將借記卡中的活期入款5萬元凍結至2024年12月25日。2024年1月初,王小姐發明凍結的資金還沒有回到活期入款賬戶中,途如何申請個人信貸經客服查詢,才發明這5萬學生借款推薦元活期入款竟然被解決成了一筆3個月的定期入款。
王小姐朋友圈截圖
王小姐稱,自從工作起,她從來沒有存過定期入款。當天她攜平凡借記卡至該網點解決業務時,有一男一女兩名工作人員,此中女性工作人員在一邊解決業務一邊打電話。王小姐向業務解決人員表示資金只需要凍結至2024年12月25日,業務解決過程中快速借款平台工作人員沒有明確查問王小姐是否要解決3個月定期入款。
入款證明業務介紹顯示,入款證明最短1天,最長1年,依據客戶實際需要解決。來歷:工行官網
發明疑問之后,王小姐通過工行的客服電話進行了查問和交涉。之后銀行方面致電王小姐,表示由于該網點位于期貨買小額貸款審核賣所內部,是第一次解決入款證明業務。當天打電話咨詢的教師也不會短時間的凍結,就想著存成定期收益能多一點。
隨后,該網點所在支行的相關擔當人致電王小姐進行了認錯,表示該網點業務不認識、不熟練,另有在業務解決過程當中存在一定誤解,您講的到期可以到賬,柜員誤會成了定期到期到賬,兩個人都是新人,第一次解決該業務。同時,該擔當人表示,將會加強訓練和控制,確保不在出現雷同過錯。
新浪財經隨后聯系該網點和支行,兩者都表示已對王小姐進行了回復,對于業務解決過程中的誤會,客戶表示懂得。
比年來,銀行服務質無抵押信貸量一直是平凡客服關注的重點。除了服務效率低之外,各類誤會頻出,入款變理財入款變保險這類更是屢見不鮮。許多雷同誤會的發作,一方面銀行網點業務解決時提示不清疑問仍然普遍存在;另一方面客戶在解決業務時,未看清業務回單,也是造成此類疑問的一個理由。
減少銀行和客戶之間的小誤會,銀行在加強訓練、提拔服務質量方面責無旁貸。而對于平凡客戶來講,在業務解決過程中要對自己擔當,明確業務要求,看清業務回單,畢竟業務回單是銀行記賬的根據,對平凡客戶來講,也是主要的原始憑證。
財經快報網nes17ca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