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藥(000566SZ)新的實控人,仍在處理前任的遺留疑問。
7月29日,公司公然對知交所的回復函。一周之前,市場對海南海藥早前的財務數據提出質疑,引起了知交所關注。
公司的財務疑云,包含有存貸雙高、隱瞞子公司、銷售費用大幅攀升等。具體而言,公司賬面擁有大批資金,對一家關聯公司的買賣、銷售費用的確定未交接清楚。
而剛完工實際管理權轉換、高層換血的海南海藥,正處于內部梳理階段。外界對公司過往心存疑慮,目前,新的管理人動機撥開資源、藥物、藥械快速當鋪借款流程等內部迷霧,重新上路。
回復關注函
事件緣起于輿論對公司財務的質疑。7月21日,知交所發出關注函,要求海南海藥就存貸雙高、隱瞞子公司、銷售費用大幅攀升等場合,做出說明。
8天之后,公司以洋洋灑灑26頁回復了關注函。
最受關注的存貸雙高疑問,是因公司賬面留有大批錢幣資金又連續不斷借款,被指資金鏈反常。回復函中,海南海藥詳解了資金用途,以為扣除定增募集的資金后,可日常掌控的余額并不充裕。
非但不充裕,公司還以多種方式籌資,包含有銀行借貸、應付票據、存單質押等。不過,資金採用的效率,又與官方信息存在出入。
2024年起,海南海藥通過兩次再融資,共籌集3433億元。依據回復函,尚有919億元未採用,此中最大支出,用于建設重慶醫藥產業園項目。
該項目策劃投資7億元,現在累計投入31314萬元,進度僅447%,但回復函又把預測可採用狀態,定在本年12月。
然而,本年6月重慶官方發表,公佈公司在當地的醫藥產業基地,將投入30億元。7億與30億,巨大鴻溝怎麼填平,是否又要大規模借債,公司沒有進一步說明。
對于關聯子公司的問詢,海南海藥以經營模式特殊為由,列出了關聯方采銷的代價與市場代價,以為不存在偏差。
銷售費用方面,公司表示,其模式由傳統招商代理轉變為直接合作具備配送資質的商務公司,因此費用按權責發作制確定,并大規模增加自有銷售團隊,終極造成費用大幅提拔。
此番辯白,財務角度看確切合情合乎邏輯,但深究行業變局,仍有當鋪黃金抵押品要求蹊蹺之處。
依據年報,公司上市藥物以仿制藥居多。受帶量采購陰礙,仿制藥廠人海戰術的銷售效應遞減,甚至有不少藥廠裁員營銷部分,但海南海藥逆勢擴張,頗特立獨行。
比對最近兩年教導,公司銷售人員上年654人,較2024年179人有明顯擴張;202個行政人員,卻比2024年同期685人驟減。公司內部是否履歷巨大調換,也未有說明。
三重困難待解
劉悉承長年的大康健理想,最后交給了央企。
2024年4月,國資委控股的新興際華醫藥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興際華),與海南海藥的時任實控人劉悉承配偶簽署協議,后者前進者轉讓所持公司的股份。
一年之后,海南海藥的最新年報顯示,新興際華擁有表決權的股份,占公司總股本信用貸款在當鋪可以嗎2999%,成為新的實際管理人。
央企入主,旋即對公司重新梳理,動機撥開迷霧。
海南海藥本為一家主營藥物開闢的公司。2024年起,公司連續不斷通過投資擬IPO企業,收購藥廠、藥械企業,構建了一個包含藥物、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的大康健平臺。不過,盡管資源行運連續不斷,但對整體業績的功勞有限。
投資、藥物、器械,海南海藥在這三大領域中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困難,這些困難如今正擺在新興際華眼前。
新興際華梳理的甲等大事,便是高層團隊。劉悉承5月董事長任期解散后,出任總經理一職,程愛民成為新任董事長。
而投資方面的困難,已經有了解局的眉目。曾斥重金投資的中國抗體,上年港股上市,在本年為公司光滑業績做出功勞。
中國抗體為公司于2024年收購的一家藥廠,彼時海南海藥斥資1000萬美元,控股企業40%股權。不過,中國抗體直到上年才上市。等候IPO的這段時間,海南海藥曾出售部門股份,分離式套現。
7月10日,海南海藥當鋪借款期限發表業績預報,預測本年上半年歸屬股當鋪名牌包抵押東凈利潤4000萬至6000萬元。此中計入了中國抗體112億元的公允價值變動損益。
換句話說,若扣除中國抗體的投資收益,海南海藥上半年的生產業務,實際賠本。不過,中國抗體的股價進入7月以來開始下行,還未回到歷史高位。若年底收官股價仍在低位,公司盈利的概率恐怕不大。
藥物和藥械發展瓶頸
在劉悉承留下的三大困難投資、藥物、藥械中,公司在藥物和藥械領域的耕耘,雖歷經長年,卻仍難言樂觀。
海南海藥的主營業務,重要為頭孢藥物。那些收購的企業,CAR-T1藥物與人工耳蝸,成了新興際華急需突破的瓶頸。當年重資引入,丟之可惜,但一直燒錢研發沒有上市,食之無味。
擔當CAR-T1藥物研發的是上海優卡迪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兩年前收購時,企業在細分領域有獨角獸之稱,擁有國家臨床試驗批文。上年教導顯示,公司對其投入5000萬元,是最大的一筆醫療投資。
然而,被寄予厚望的CAR-T1藥物,行業整體面對研發進度呆滯。同類藥物至今沒有一家拿到國家上市批文,最快的進度,停留在臨床試驗階段。
另一個瓶頸是人工耳蝸,是公司藥械板塊的主要收入來歷。該產品開闢較早,十長年前從復旦大學買下專業進行商務化。
十長年的開闢過程,波折連續不斷。該項專業曾陷入抄襲澳洲專利風波,之后艱難拿到上市批文。截至現在,最新一代上市的人工耳蝸產品為植入體LCI-20PI及聲音處理器,但重點開闢的6歲以下兒童產品,仍在臨床階段。
對此,《投資者網》致電海南海藥,對方表示正在推進6歲以下兒童產品的開闢、上市進度。
藥械產品的痛點,一個是連續不斷升級換代,一個是銷售渠道。上年,公司向6歲以下兒童產品投入751萬元,為內部藥械投資之最。劉悉承曾在公然情況表示,人工耳蝸重要的競爭對手,為擁有進步專業的外資藥廠。
據悉,內地上市的澳洲、美國、奧地利等企業人工耳蝸,受認可度高,仍為市場主流。海南海藥與其競爭,根本只能靠打代價戰。據公司上年教導,醫療器械銷量有顯著提拔,但庫存量也翻倍激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