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2024年剛入圍世界500強的華夏保險開啟了一個別樣的新紀元。4月21日,一封華夏保險勉勵干部停薪留職自行創業的內部告訴觸發市場廣泛商量,更有業內人士質疑此舉為變相裁員。事實上,對于華夏保險而言,降薪減員已非首次。上年開年,華夏保險減編減員管理薪酬的告訴便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而勉勵干部停薪留職背后,華夏保險還面對經營承壓、轉型前路未卜等疑問。同時,在保險行業回歸保障的大趨勢下,舊日萬能險大戶又苗頭漸起。
勉勵停薪留職再創業
4月20日,華夏保險內部下發《關于勉勵控制干部停薪留職自行創業的告訴》(以下簡稱《告訴》)。《告訴》稱,受疫情陰礙,2024年公司經營利潤壓力增加,成本管控難度加大,為優化干軍隊伍結構,提拔資本利用效率,公司勉勵B類及以上干部(尤其是年滿45周歲以上的),經批準可選擇停薪留職自行創業,限期不過份三年。《告訴》一出,觸發市場廣泛商量。有業內人士以為這屬于公司的市場化行為,不過也有市場解析人士直言這是在變相裁員。
4月21日,針對下發上述《告訴》背后的理由,華夏保險回應北京商報采訪時表示,這一決意出于三方面考慮。首當鋪黃金借貸利率趨勢要是尊重部門同仁自主創業的決意。其次是直面市場競爭和人才挖腳。此外,是支援各單位自主經營、化解壓力、提拔效率。
比年來公司實行市場化革新,化小經營單元,成本自擔、自主經營。總部各部分、分公司內部各單位的薪酬總量都是固變分解算計提取。在此形勢下,各單位也但願有合適的政策來疏導部門成本壓力,提質增效,揚棄前進。華夏保險相關擔當人如是說。
固然現在《告訴》的落實場合尚不得而知,不過,這已非華夏保險首次降薪減員。2024年1月,華夏保險就曾發表《關于減編減員管理薪酬的告訴》,表示將減員5%或減少薪資成本5%,這也讓華夏保險成為公然動靜可見的首家明確發文裁員管理薪酬的險企。彼時,華夏保險總裁趙子良還曾表示,要向任正非吸取拋卻平庸員工。而據華夏保險相關擔當人透露,上述措施已落實完工。
萬能險抬頭
不管是優化行為還是變相裁員,華夏保險的選擇總能在其業績中找到一絲邏輯所在。華夏保險成立于2024年12月,是經原保監會批準設立的一家全國性、股份制人壽保險公司。2024年,華夏保險勝利入圍《財富》世界500強,位列第442位。不過,在當鋪黃金收購價錢2024年壽險公司大豐收的底細下,華夏保險卻沒黃金純度與估價有實現凈利潤的突飛猛進。
華夏保險披露的2024年的償付才幹教導數據顯示,2024光陰夏保險累計實現保險業務收入182795億元,同比增長1549%。同期,累計實現凈利潤716億元,同比下滑7716%。但依據行業數據顯示,2024年壽險公司凈利潤實現242919億元,較2024年的116565億元同比大增1084%。
就凈利潤增速與行業脫節的理由,北京商報發文采訪華夏保險,不過,截至發稿前未接收相關回復。
此外,華夏保險曾賴以發展的萬能險,也在行業風向轉變的市場環境下成為掣肘。北京商報注意到,在比年來保險行業回歸保障的大底細下,部門險企的萬能險業務占比仍然較高,華夏保險也是此中之一,且從本年的數據來看,華夏保險旗下萬能險業務收入占總保費收入的比例不降反升。
北京商報獲得的一份同業切磋數據顯示,本年前兩個月,華夏保險萬能險的新增收入約為191億元,占同期總保費收入46102億元的4141%。而從2024年前兩個月和2024年全年的場合看,這一比例則差別為3061%和3176%。也便是說,本年以來,華夏保險旗下萬能險業務的占比趕快提拔。
經營萬能險對于公司投資才幹要求更高,需要處理好投資收益率與流動性的疑問,由于萬能險有預定利率,加上銷售成本等,公司需要用投資去蓋住保單成本,同時總結利率的高矮直接陰礙到退保率,并且也與現金流掛鉤,此中,投資資產組合需要重點考慮現金流疑問。中心財經大學中國精算研究院博士陳輝表示。
數據顯示,華夏保險2024年凈現金流為-10185億元。對此,該公司回應北京商報稱,在欠債端,2024年公司業務現金流呈凈流入,全年業務發展穩中向好。在投資端,資產現金流呈凈流出,2024年資源市場出現階段性時機,公司適時調換短期投資謀略,在一些關鍵時點增配股票類、債券類資產等,賬戶倉位隨之提拔,購買資產規模較多導致投資活動現金流為負。
加快線上遷移
眼下,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陰礙也不容輕忽。華夏保險回復北京商報稱,短期內公司經營面對著一定壓力,業務平臺出現了一定波動。為將疫情不利陰礙降至最低、化危為機,公司積極調換思路,推進科技賦能保險產業鏈,加速推動線上經營轉型,根本實現平穩過渡。總體來看,各項經營指標連續向好,公司長期向好的發展趨勢沒有變更。
事實上,早在2024光陰夏保險規定1212戰略五年發展安排時,戰略要點即是以科技創造和控制創造為手段;2024年,該公司寄但願將云算計、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專業全面賦能至各大營銷和服務場景,重塑業務模式;2024年度策劃工作會議上,華夏保險將發展愿景升級為青春化、科技化、生態化。如今科技轉型三年,成效如何?對此疑問,該公司并未進一步回應。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等研究員陳嘉寧表示,面臨科技轉型,險企需要基于相關的業務搭建相關的科技團隊,開闢或者采購相應的系統等,同時也需要時間、人才、資本、經費方面的大批投入,此外還需參考市場場合、監管立場等因素,而科技要轉手錶變現合同化為產能落地開花并不容易,通常匯聚資本優勢的大型險企更容易勝利。
此外,對于壽險公司轉型,對外經貿大學保險學院副院長謝遠濤指出,險企應該走不同化途徑,壽險產品過于尺度化,各個第三方公司通過保單責任分拆,把產品分析得很透明,假如單方面轉化為代價戰肯定不是平衡市場的結局,各個中小險企重點應該是找特色,在經濟大行業底細的非上升期,除根基生命保障外,一方面應講究保收益,另一方面則是提供特色服務,找到創造點,例如,通過風險控制,實現服務的增值,或者借助保險科技來賦能。
值得一提的是,華夏保險大股東也一直懸而未決。繼華資實業、中天金融相繼拋出入主策劃卻雙遭擱淺后,上年8月,市場再次傳出正大集團收購華夏保險30%股權的動靜。( 孟凡霞 劉宇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