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總結公司近日發表的5月債券托管量數據顯示,當月境外機構的人民幣債券托管面額為3263262億元,比4月增加41317億元。與此同時,近日北向資金加快涌入A股市場,屢次創歷史新高。
國際投資者大批向中國金融市場傾注資金,顯示出外資對中國經濟長期康健發展的信心。
外資連續北上掃貨
5月,境外機構交易中國債券成交活潑。數據顯示,5月,債券通新入市境外機構投資者61家。截至5月底,債券通匯集了來自環球34個國家和地域的2563家道外機構投資名間鄉當鋪推薦者,環球排名前100位的資產控制公司中有78家完工債券通存案入市。
瑞士百達資產控制首席謀略師盧伯樂表示,過去一年多,中國債券表現出了非凡的韌性,其多樣化十分具有吸引力。該機構將保持對中國債券的增持態度。
A股方面外資也爭相入場。數據顯示,北上資金上周累計凈購買8888億元,開通以來累計凈購買金額達1414萬億元,繼續刷新記載。截至現在,北上資金已持續8周凈購買,合計購買金額1174億元。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以為,過去幾年,在人民幣匯率波動底細下,外資維持流入態勢,背后是中國經濟的韌勁和A股市場的吸引力。外資占A股市場的比重還有較大提拔空間,加上人民幣升值,短期內增強了A股市場的吸引力,外資流入提速的可能性較大。
外資連續大舉購買中國債券和A股背后,是中國經濟的韌性和A股市場的吸引力。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央高等研究員付一夫對國際商報解析,理由有三:一是國民經濟連續中高速增長,這是中國吸引外資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中國產業體系完備,轉型升級加快,對外資而言也意味著巨大的吸引力。最后,連續的政策利好。跟著比年來中國營商環境連續優化,特別是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控制制度,積極與國際接軌,擴大金融開放與外商直接投資等,都是中國吸引外資的優勢所在,也是外資連續不斷增加的主要理由。
金融業開放機緣與挑戰并存
得益于中國金融業的連續不斷開放,更多的境外投資者看到了中國金融市場蘊含的巨大潛力。
現在來看,外資增持的總體趨勢還會連續。國家外匯控制局副局長、講話人王春英此前表示,中國金融市場連續對外開放,債券市場仍是相對不亂的外資投資渠道,環球投資者也需要部署人民幣資產。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央客座研究員卞永祖表示,中國要抓住金融業對外開放的重大歷史性機緣,以開放促革新,建設金融強國,加速實現人民幣國際化;通過金融業擴大對外開放倒逼內地革新,做大做強中國實體經濟,從而實現金融供應側結構性革新,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構建多層次當鋪 抵押資源市場,同時通過滬倫通等提高中國資源市場的國際化和互聯互通程度。
不過,卞永祖也強調,跟著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水平的加深,潛在的金融風險點也會增多。未來要進一步完善金融法律律例,使其既有利大里區當鋪于名間鄉當鋪外資行為的合規和守法經營,也有利于保障其長處,從而吸引更多外資企業進入中國。
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副司長周宇日前表示,金融開放需要做好三件事,這也是中國正在做的。一是完善負面清單控制制度。二是現在金融業開放需要轉向金融業制度性、系統性開放階段,進一步加強相關條例與國際接軌,完善管帳稅收等準則北港鎮當鋪,加強頂層設計,統一條例,使同類金融業務條例盡可能合并同類項。三是在完善金融監管層面,開放的同時一定要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