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里,挪動支付領域有哪些新趨勢、新變化、新風險?金融消費者又該如何在採用挪動支付時保衛好錢包子?
4月2日,中國銀聯發表《2024挪動互聯網支付安全大查訪教導》顯示,2024年挪動支付產業展示出以下新特點:一是挪動支付採用連續活潑,平均採用頻次與消費金額雙增長;二是挪動支付黃金貸款額度已成為普惠金融主要載體如何變現手錶,陪伴挪動支付便民工程下沉,獲得小微業主青睞;三是金融科技助力提拔便捷與安全,生物辨別等新型地位認證專業與傳統暗碼驗證方式共同守護安全;四是公共安全意識有所提拔,發作損失人群占比下降。
查訪顯示,2024年挪動支付用戶採用頻次繼續上升,日均採用逾3次。從人群看,自主創業者、私營業主、個體戶等小微業主採用頻率顯著高于他人,近三成日均採用過份5次。
同時,挪動支付成為普惠金融服務的主要載體,退休人員、農夫、勞工等群體,在公眾繳費、商超便利、菜場生鮮等場景中,採用挪動支付方式消費占比過半。
從應用場景看,交通出行最為活潑,全國32城地鐵、逾1600城公交受理銀聯挪動支付,全國200多城的逾1萬家泊車場開通銀聯無感支付,挪動支付與人們行影不離。
支付產品中,地位驗證、風險提示、黃金當鋪小額借款賬戶安全黃金借款危險嗎管控性能、轉賬信息核驗、賠付保證等安全措施連續優化,獲得消費者感知與認可。受訪消費者普遍以為,生物辨別驗證、轉賬賬戶信息核驗等措施使支付黃金典當利率多少安全更有保障。
跟著金融知識遍及與打擊電信網絡詐騙宣傳活動深入推進,與2024年比擬,受訪者風險防范意識有所提拔。2024年網絡詐騙場合出現好轉,數據顯示51%的消費者曾遭遇過網絡詐騙,與2024年比擬下降了16%,發作損失的人群占比為23%,較2024年下降26個百分點。
受訪消費者存在不佳採用習慣的比例與2024年持平。出現頻率最高的三大不佳採用習慣仍然為:更改新手機時,不解綁銀行卡或刪除存留的敏感信息(24%);直接刪除帶支付性能APP,不解除銀行卡綁定(23%);帶有優惠信息的二維碼都會嘗試掃描(20%)。同時,在非法借貸、外匯、期貨等平臺泄露銀行卡號、驗證碼等個人敏感信息也是導致消費者發作損失的主要因素。
數據顯示,與習慣優良受訪人群比擬,存在不佳行為習慣受訪人群損失高出了27倍。在所有不佳行為習慣中,介入網絡賭博行為的消費者受詐騙比例最高,受到大額損失的比例也最高。此外,在大專及以下、勞工等群體中,介入網絡賭博行為的人群占比相對較高。
2024年,消費者安全意識普遍提拔,損失化解渠道更為多元。主動向銀行掛失、撥打110報警已是重要挽損方式,同時保險補償也成為補救欺詐損失的主要來歷。值得關注的是,女性不采取任何措施的比例到達近四分之一,與男人比擬高出5個百分點。家庭主婦、退休人員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比例也高于平均程度。
據悉,本次查訪由中國銀聯與17家全國性商務銀行、18家支付機構聯盟開展,篩選有效問卷約62萬份,力求精確真實為持卡人與產業各方帶來支付安全領域趨勢指引。(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