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據相關媒體,逼近年中節點,5%以上預期收益率理財重現江湖,甚至有銀行在售產品中還出現了起投金額20萬元、控制限期為181天、預期收益率高達95%的理財產品。
此事是真是假?帶著問題,《國際金融報》巡訪了滬上多家銀行網點一探到底。
收益高達95%
有收益率為95%的理財產品嗎?在的多方查問下,找到了傳說中發行了收益率高達95%理財產品的交通銀行進行咨詢了解。
該行客戶經理稱,這是一款名為得利寶-私銀慧享6個月滬深300掛鉤(看漲鯊魚鰭)的產品。產品說明顯示,此款產品預期收益率為25%-95%,投資限期為181天,單筆600萬元起投,為低風險的結構性入款。
20萬元起投僅針對本行私行客戶,假如是平凡客戶需單筆購滿600萬元。據上述客戶經理介紹,此款結構性入款為二元結構。
換言之,產品到期時,要不就按最高的95%收益率總結,要不就按最低的2%,就看產品觀測期內可否到達約定的引發前提,雷同于一個入款掛鉤一個看漲看跌期權,不存在像平凡結構性入款那樣的區間波動收益。上述客戶經理稱。
實話講,95%的預期收益看起來雖高,但根本是較難引發的,即未必能夠獲得。該客戶經理坦言,現在銀行理財根本不保本,預期收益在4%左右。
普益尺度研究員李明珠對《國際金融報》稱,結構性入款的資金投向一般分為兩部門,即銀行入款及小部門金融衍生品,并通過投資金融衍生品部門資金來加杠桿擴大收益倍數。當選擇此類產品時,首要要選擇具有衍生品買賣資格及投資經驗相對豐富成熟的大中型銀行,不要僅被收益率吸引,要盡可能清晰買賣條例和底層資產部署場合,并在自身可承受風險范圍內理性投資。
年中時點靜靜靜
那麼,年中時點,銀行的攬儲力度大嗎?
巡訪發明,國有銀行等大型銀行的理財收益及入款利率波動并不明顯,雖也有個別股份制銀行及中小銀行推出了收益率5%以上的產品,但所占比例相對較少。
從歷史業績講,現在本行一款起投金額一萬元、封鎖期為2年的固收產品能夠做到5%回收名牌包商家推薦以上收益。某股份制銀行客戶經理對《國際金融報》表示,固然逼近年中銀行普遍存在考核壓力,但縱然在此環境下收益率能夠過份5%的產品還是較為稀少,后期依然會延續理財收益下行的趨勢。
當查問假如增加買入銀行理財的金額,是否能夠額外申請一些銀行往年的贈禮時,該客戶經理笑言,并不可以。
融360監測數據顯示,截至現在,有產品收益率能夠過份5%以上的銀行差別為招商銀行、華夏銀行、廣發銀行、平安銀行及中國銀行。
李明珠以為,通常講手錶市場價格查詢,跟著年中時點過去,銀行吸收流動性的意愿減弱,理財收益會出現階段性回落。從市場整體來看,在短期內,積極財政政策與穩健中性錢幣政策不會發作變更,市場流動性將連續維持適度寬松,銀行理財產品收益在短期內也難以出現大幅上漲。
在資管新規、理財新規底細下,各家商務銀行理財業務凈值化轉型連續不斷深入,未來銀行理財產品打破剛兌、凈值化行運已成必定趨勢,理財產品行運將加倍規范,銀行體系內部積聚的風險將逐漸得到開釋。李明珠表示,未來銀行將連續不斷涌現更多的創造型凈值產品,凈值產品種類愈加豐富。同時,由于凈值型理財產品對銀行的綜合控制手錶當鋪估價才幹要求更高,小型銀行或將退出銀行理財產品市場,市場資本將更多向頭部銀行聚集,大型銀行及其理財當鋪手錶估算子公司的資管產品或將更受迎接,理財品牌效應將加倍凸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