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鋪房屋借款流程圖_地產一哥掉隊綠地跨界科創尚在摸索中

改變、迭代、淘汰、升級,這一發展脈絡似乎可以套用于每個行業。

30多年過去,如今,地產商身處的地產業早已不是那個憑借低地價、高杠桿、高周轉就可以輕松坐收利潤和規模的淘金樂土。

進入白銀時代后,許多開發商們未雨綢繆,在堅守住宅城池的同時,也已開始涉足其他領域,期望在徹底觸及行業天花板前,發掘并培育另一條發展航線,綠地控股(下稱綠地)便是其中之一。

近年來,綠地投資動作頻頻,且涉及產業分散,然而從其2024年的業績表現來看,其多元化布局喜憂參半:喜的是,酒店、金融類相關產業毛利率高于80%;憂的是,建筑、商品銷售、能源和汽車相關產業毛利率均低于4%。

牌面實力的懸殊、利潤的貢獻不一以及營收增長的平淡或也難讓市場看清綠地的資本價值。截至6月14日收盤,綠地股價報收673元,總市值為8189億元,較剛上市時已跌去逾1800億元。

跨界科創尚在摸索中

在綠地的多元化版圖中,科創產業雖然僅是新興產業中的一個小類,但其受重視程度已愈發凸顯。

繼投資入股上海人工智能企業深蘭科技當鋪土地融資評估過程后,6月10日,綠地一口氣宣布再投資兩大科技企業,分別為城云國際有限公司(下稱城云國際)和杭州涂鴉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下稱涂鴉智能),將在智慧城市、智慧小鎮、智慧社區等業務領域展開合作。

從綠地與上述公司的合作覆蓋面來看,綠地的主要訴求似乎依舊圍繞其地產相關產業的升級。對于業務本身就涵蓋產業園、小鎮、高鐵新城等內容的綠地來說,在既有產業板塊中嫁接科技內容或有助于提升服務能力、效率和產品溢價,且進一步將綠地從住宅開發商調整至綜合性運營商的角色。

將時間向前推,4月,綠地曾與華為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擁抱新科技、轉型新物種的定調下,綠地表示將借此推動其智慧地產生態體系打造。

對于綠地而言,跨界科創并非是一時興起,在種種合作動作背后,隱藏著的或是綠地在面對國內經濟結構發展變化時,從全權經營房地產向以房地產為主,相關產業集群并舉的多元化經營格局轉型的籌謀。

綠地入局科創領域始于2024年。當年2月,綠地全面啟動科創產業,確立其作為綠地轉型升級的一步關鍵之棋;2024年10月,綠地更為具象地揭開其科創產業高校孵化園+城市科技園+科技產業城的三大發展模式,并再次強調科創是綠地新一輪轉型中的核心要素。

從綠地向外透露的信息中或可看出,科創產業對于綠地的重要程度或將不僅限為副業,其可能帶來的產業協同也早已被寫進綠地的工作主線中。但即便綠地的商業設想十分美好,目前其落到實處的科技及其市場應用還處于摸索發展階段。

智慧城市的概念很廣,發展至少得30年-50年,不單單是技術上的問題,還有數據壁壘的問題。現階段只是非常初級的水平,不到終極目標的5%,雖然概念很多,但還在探索中。一位從事智慧城市工程設計的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表示。

以智能家居為例,除非一個企業在行業里沉淀很久,能統一物聯網的通訊標準,這樣才能真正形成家居類的萬物互聯。上述人士稱。

在一位PE人士看來,當鋪抵押贷款利率土地當鋪操作流程耐心或是綠地需要具備的心理素質。這或將是一場漫長的陪跑,科創類項目尤其不能短期速成,回報率及有效持續性僅是需要考慮的一個方面,企業還需要考量市場對于項目的接受度。

多元化業務陰影

科創目前僅是綠地投資的一角,除此之外,綠地還涉足大基建、大金融、大消費領域,這是綠地多元化產業的三塊地基。

投資意味著現金和資源的投入,而項目培育則需要一段時日,且時間難定。這對于截至21年第一季度除預收款項的流動負債達40313億元,而同期貨幣資金僅為76585億元的綠地來說,頻頻對外投資或也進一步加大了其現金流的緊繃性。

那么,在這龐雜的業務體系內,其多元化業務的發展成色究竟如何?在疊加更多資產,推動公司規模增長外,這些業務能否具備足夠的盈利能力,從而讓投資者相信綠地的商業故事?

綠地2024年年報顯示,其建筑、商品銷售、能源、汽車及相關產業的毛利率分別為372%、235%、254%、375%。

上述產業不到5%的毛利率讓市場產生疑慮。比如,2024年,綠地大基建產業全年營收為1481億元,同比增長41%,但營收增長中利潤轉化部分并不高。又如,雖然截至2024年底,綠地零售全國門店總數已達65家,覆蓋18個城市,但擺在綠地眼前的或還是投入和回報是否能成正比的問題。

獲取高利潤并非易事,尤其是當企業跨界本不熟悉的領域時,這其中變量眾多,包括專當鋪土地貸款比較銀行利息業度、市場行情和運氣等,而一個節點的踏錯都有可能導致全盤布局的推翻整頓,綠地或也難以幸免。

2024年,綠地的營業外支出為1619億元,同比增加1167億元,其主因是煤炭存貨久置,質量下降,公司予以處理。2024年-2024年,綠地能源及相關產業板塊營收增長率分別為-6812%、9029%、-677%,起伏較大。行業低迷等因素令綠地在談及其經營情況時只得以經營逐步正常化草草帶過。

不過,也有產業數據正向外界證明綠地商業判斷的正確性。酒店、金融及相關產業在2024年的毛利率分別為8405%和100%。

具體來看,綠地自2024年涉足酒店旅游業,2024年酒店旅游集團重組成立,并被列為綠地三大產業集團之一。不過,雖然酒店業務的毛利率高,但2024年,此項業務的營收僅為222億元,在各產業板塊中排名倒數第二,僅高于金融板塊46億元的營收。

賺錢的營收少,營收多的不賺錢,這似乎是綠地目前所面對的尷尬局面。2024年,綠地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率僅為326%,而同期,碧桂園為913%、恒大為802%、萬科為113%、保利為97%、融創為133%。

由此來看,小體量、高毛利的板塊無法憑一己之力大幅拉高綠地的利潤收益這或是隱匿在綠地多元化布局光鮮亮麗背后的那片陰影。

地產一哥掉隊

2024年,多元化產業集群布局已在綠地發展戰略中,這一年,綠地剛以房地產業務預銷售額同比增長50%至2408億元的數據力壓萬科成為當年的地產一哥。

這是綠地的高光時刻,也或是綠地控股董事長張玉良提出進一步加強大金融、大消費等產業發展的底氣所在。

不過,打從這場轉型開始,綠地從未設想過要背離房地產主業。事實上,張玉良曾多次重申,多元化與地產業務可產生協同效益。只是,行業規模座次已重新排序。資料顯示,2024年-2024年,綠地房地產合約銷售額分別為2550億元、3065億元、387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11%、20%、26%,雖已有提速跡象,但與2024年排在行業第三的恒大相比,規模已相差了在台灣獲得土地融資1600多億元。

從行業第一位置掉落的綠地,如今對外展現的姿態更多的是平和與穩重。此前,張玉良曾對媒體表示,綠地進入不唯規模論的更重發展質量、盈利能力和長期安全穩定的可持續性階段。在談及綠地多元化業務結構時,他也展露出對該模式競爭力和對抗單一行業周期性風險的自信。

但是,張玉良的這種信心卻并未能有效傳導到資本市場上,他坦言:我覺得(綠地)市值與現狀不符,我們曾經的市值比萬科高。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14日,綠地控股報收673元,近三個月來股價下跌近7%;8189億元的最新市值較公司上市首日收盤時的26697億元已縮水逾1800億元。

6月3日,上海證券交易所、中證指數有限公司宣布將5只股票調出上證50指數,綠地控股位列其中。即便綠地曾表示正在努力加強市值管理,但資本市場的刀起刀落則顯得有些不留情面。

當一個描繪著更具體系、更大生意的遠方還未能到來時,綠地身上主動謀變再出發的標簽就會被放到聚光燈下細細打量,常常面對質疑甚至否定。或許,在綠地實現年均銷售規模保持在5000億元以上,形成一批300億-500億元發展能級的重點事業部的目標之前,其還將難以逃避外界打量的目光。

房屋土地融資代辧 Tags:,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LINE
LINE QR Code
Your Second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