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年報季解散了,在2024年,逾七成上市公司進行現金分紅,鐵公雞越來越少。總體看,這是一個好現象。
提高上市公司質量,著力點之一便是要落實到上市公司分紅上。過去A股上市企業分紅少,投資者只好通過股票交易博價差賺錢,從而加大股價波動。假如上市公司允諾長期合乎邏輯分紅,就能有力吸引風險偏好低的長線資金入市。
吸引中長期資金有利于股市穩健發展。上市公司連續合乎邏輯分紅是保障股市穩健發展的根基性因子之一,這也是國際市場和港股市場發展的主要經驗。比年,監管層勉勵有前提的上市公司積極分紅,并將它作為再融資的一個考核指標,贏得了明顯成效。
不過,本年出現了少數公司清倉式土豪式巨額分紅,就需要投資者警惕此中的隱患。
為什麼這麼說呢?先來解析什麼樣的公司才會巨額分紅。第一種場合:企業現金流優良、利潤程度高,不過,將盈利投入現有經營中很當鋪 介紹難獲得可觀回報,這意味著其所處行業潛在產能充足、沒有成長性。或者公司資金利用程度太低,無新增投資項目,未來資源開支逐年減低,現金多到沒處用。這種場合,從公司發展的角度看,高分紅未必是當鋪推薦好事情,反而可能是其成長乏力的信號。
第二種場合:巨額分紅,開釋積極信號,有利于保持市場信心,為即將到來的當鋪收什麼再融資等打根基。這屬于用足政策,雖無可厚非,但其長期可連續性存疑。
第三種場合就更需要警惕了:從股權結構來看,巨額分紅的上市公司,大股東持股比例也相對較高,實際上分紅大頭都給了外家人。
客觀講,巨額分紅對散戶真正具有意義,是分紅后股價能夠快速填權填息,這樣長鹿谷鄉當鋪期持有就像債券一樣每年不亂拿到利息。可是對于短期持有者而言,分紅的股票是要除息的,也便是從股票市值里面減去分紅數額。對于短期持有者而言,在分紅后立刻除息,分到的實在是自己的錢,何況獲得現金分紅還要交稅。而巨額分紅對于上市公司來講,還存在充當了大股東提款機的風險。
由此可見,分紅也并不是越豪越好。對于中小投資者而言,更需要擦亮眼睛,綜合考量分紅的比例和可連續性才是投資者衡量上市公司價值的主要因素,是價值投資、理性投資的應有之義。
(本文來歷:經濟日報 作者:祝惠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