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A股上市公司2024年一季度業績披露,備受各方關注的社保基金、險資、QFII、養老金四大機構最新持倉場合,也較為完整地顯現在投資者眼前。
投資者可以依據機構所持倉位的變化、方位等作投資謀略參考。
483只個股被社保基金持有
近九成公司凈利潤同比增長
《證券日報》依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明,社保基金2024年一季度末持有483只個股,持倉量合計51211億股,較上一期增加3592億股,持股市值合計達381103億元,較上一期增加33658億元。
從持股數目來看,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人保、京滬高鐵獲社保基金持股數居前,差別為23521億股、12332億股、3324億股、3062億股,此外,國信證券、節能風電、中國石化、紫金礦業、南山鋁業等5只個股獲社保基金持倉量均超15億股。
從持股市值來看,農業銀行和工商銀行獲社保基金持股市值最大,差別為79971億元和68317億元,中國人保、京滬高鐵、國信證券、萬華化學、華魯恒升、長春高新、三一重工、人福醫藥等8只個股獲社保基金持股市值均超30億元。
從持倉變動來看,本年一季度社保基金新進了113只個股,占社保基金本年一季度末持倉股總數的2340%,此中,京滬高鐵、國信證券、寶鋼股份、南京銀行、中興通信等5只個股新進持倉量均超4000萬股。增持股方面,有134只個股獲社保基金一季度增持,赤峰黃金、新鋼股份、巨化股份等3只個股獲增持股數均超4000萬股。此外,社保基金持倉的67只個股持倉量未發作變化,持倉量居前五的差別是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中國建筑、平安銀行、銀輪股份。
對于社保基金一季度末的持倉場合,接納《證券日報》采訪的龍贏富澤資產總經理童第軼以為,社保基金作為長線機構投資者,其持股總量及持股市值環比上個季度均逆市增加,這說明社保基金更多駐足于行業的長期邏輯和企業的成長空間作為持股根據。
從社保基金最新持倉股所屬申萬一級行業分布來看,上述483只個股當鋪 筆電重要扎堆在四個行業。社保基金持有醫藥生物、化工、機器設施、電子等四大行業股票數最多,差別為52只、49只、38只、37只。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朱圣對《證券日報》表示,醫藥生物、化工、機器設施以及電子四大行業正處于景氣周期,行業所屬公司盈利才幹較強,疊加一季度的回調,行業整體估值再次回歸到價值中樞下方,正好給社保基金提供了較好的增持時機。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四大行業有望連續保持高景氣量,而且成長空間較大,業績增長確認性高,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
持有相似的觀點的童第軼表示,醫藥生物、化工、機器設施、電子正是我國現在發展最快速、空間最大的幾個行業,同時比擬傳統機構持倉較重的食物飲料、高檔制造等行業,它們的估值性價對照高。
社保基金持倉股在業績名間鄉當鋪方面也給出較好的答卷,有432家公司一季度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占比近九成,此中,中國中免、新余國科、四方光電、魯歐化工等4家公司一季度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均超50倍,業績表現出色。
社保基金是踐行長期價值理念的中堅氣力,對不亂資源市場,光滑市場波動,率領社會資金部署到更有競爭優勢、長期回報加倍出色的企業中起到了主要作用。社保基金傾向于逆向投資,擅長依據市場在某一階段的價值中樞,購買具有安全邊際或者業績改良預期的投資標的,賺取均值回歸的收益。朱圣說。
險資新進增持140只個股
7只年內漲逾50%
比年來,險資作為A股市場的機構投資者,已經發揮著越來越主要的作用。
《證券日報》依據同花順數據統計發明,本年一季度,險資重倉持有293家上市公司股票,總計持股數目為9015887萬股,持倉市值約為143萬億元。
從持股數目來看,銀行股仍然是險資的重點持有對象。截至一季度末,險資持有銀行業股份數目到達440502935萬股,位居申萬一級行業首位。
方信財富投資基金經理郝心明在接納《證券日報》采訪時表示,保險分為欠債端和投資端,拉長時間看,投資端收益一定要蓋住欠債成本,也便是說要有確認性收益,銀行業績穩健分紅比例高,符合保險資金的部署需求,向來都是保險資金部署首選,這也是資金屬性決意的。
從政策面來看,上年銀保監會給險資松綁也是利好險資增持的主要因素。2024年開始,險資有望以更大的規模流入市場。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巖在接納《證券日報3c 當鋪》采訪時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險資已經減低了銀行股的倉位。截至一季度末,險資持有9家上市銀行股份數目未變,僅增持了工商銀行,可是對包含有招商銀行、農業銀行、華夏銀行、中國銀行、郵儲銀行等在內的5家銀行進行了差異水平的減持,合計凈減持銀行股17628212萬股。
從新進增持角度來看,一季度,險資新進增持140家公司股票,此中,新進持有華峰化學、分眾傳媒、中銀證券、中泰化學、太陽能、三六零等6只個股股份數目居前,均在3000萬股以上。
增持方面,一季度,險資增持股份數目在1000萬股以上的個股到達9只,差別為,中國船舶、長江電力、徐工機器、工商銀行、天下秀、金風科技、悠久銀海、招商汽船、美克家居。
劉巖對《證券日報》表示,險資作為國資為主的金融資源,一方面要關注絕對收益,對投資安全的要求較高,對于回撤極其敏感;一方面要堅定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和審慎投資原則,選擇公用事業、國防軍工等行業無疑是基于長期投資原則,以及對于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高度信心。跟著監管對于險資投資范圍逐漸鬆開,在合規根基上,險資的資產部署將烏日區當鋪推薦更趨多元化,權益投資、REITs等領域投資時機將有望擴大。
進一步梳理發明,上述險資新進增持的140家公司中,有88家公司2024年及2024年一季度凈利潤均實現同比增長,占比6286%。此中,分眾傳媒、興發集團、上機數控、當升科技、盛新鋰能、華陽集團、云圖控股、天華超凈、海南發展、上海天洋等10家公司不僅2024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翻番,在備受疫情陰礙的2024年也實現了年度凈利潤同比翻番。
除了業績,上述險資新進增持的140家公司市場表現也可圈可點。本年以來,共有62只個股實現差異水平的上漲,7只個股時期累計漲幅在50%以上。此中,歐科億以11340%的累計漲幅位居首位,合盛硅業緊隨其后,累計漲幅為7808%,此外,山東海化、中泰化學、鞍鋼股份等3只個股累計漲幅也均在70%以上,累計漲幅超50%的個股還有華東醫藥、神火股份。
QFII新進增持319只個股
扎堆機器設施等六行業
《證券日報》依據同花順數據統計顯示,截至本年一季度末,有463家公司的前十大流暢股股東中出現了QFII的身影,合計持股數目達8741億股,累計持股市值達220268億元。此中,有319家公司股票成為QFII本年一季度新進增持品種,占QFII持有股票總數比例達6889%。
接納《證券日報》采訪的成恩資源董事長王璇表示,一季度A股整體展示震蕩格局,但以QFII為典型的外資布局懇切依然高漲。從上市公司一季報看,QFII進入了463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暢股股東名單,比擬上年四季度新進207只個股。從環球范圍看,A股途經調換之后,估值較為合乎邏輯,預測未來外資會進一步流入。
新進持股方面,截至本年一季度末,QFII新進持有207只個股,隆基股份、福田汽車、中國石化等3只個股新進數目均超1億股,分眾傳媒、洛陽鉬業、寧德時代、雙環傳動、方大炭素、海利得、濰柴動力、中國外運等8只個股新進數目均在4000萬股以上。
增持方面,截至本年一季度末,QFII繼續對112只個股進行加倉操縱,玲瓏輪胎本期QFII增持數目居首,到達468069萬股,格力電器、回天新材、碧水源、華帝股份、通化東寶等5只個股的增持數目均在2024萬股以上,另有,宋城演藝、招商汽船、順豐控股、良品鋪子、恒瑞醫藥、中材科技、瀾起科技、華潤三九等8只個股增持數目均逾1000萬股。
事實上,QFII投資風格穩健,其看好的品種有著不錯的業績表現,上述319家公司中,有266家公司2024年一季度實現凈利潤同比增長,占比逾八成。此中,有136家公司教導期內實現凈利潤同比翻番。
QFII重倉股4月份以來股價表現同樣可圈可點,有160只個股時期股價實現上漲,占比逾五成。此中,明微電子、澳洋康健、鍵凱科技、晶豐明源、海洋王、奧普特、馬鋼股份等7只個股時期累計漲幅均超40%。
行業角度來看,本年一季度QFII新進增持的319只個股重要扎堆機器設施、化工、醫藥生物、電子、算計機、電氣設施等六行業,涉及個股數目為38只、34只、29只、28只、27只、20只。
從QFII一季度新進增持扎堆的行業均屬于景氣上升周期中,相關行業本年一季度整體業績也表現極為亮眼,并且在接下來較長周期中依然有望維持高景氣,因此業績增長確認性高,符合價值投資選股尺度。私募排排網研究員羅昳徯對《證券日報》表示。
王璇以為,從一季度QFII的行業選擇上看,重要有三個角度:一是行業景氣量較高且有長期成長空間。如生物醫藥和電氣設施;二是前期股價履歷大幅調換,估值存在吸引力。如電子和算計機;三是短期內處于周期景氣的行業。
養老基金重點增持
交通運輸等三類行業
同花順數據顯示,一季度養老基金共現身110家上市公司前十大流暢股東名單,合計持股量達1078億股,持股市值19177億元。在一季度A股市場大幅震蕩的過程中,機構會合持倉股走勢出現明顯分化,而養老基金作為長線機構投資者,表現出極強的投資定力,一季度不只沒有減少倉位,反而增持607438萬股,環比增持597%。
接納《證券日報》采訪的冬拓投資基金經理王春秀表示,養老基金的投資以穩健為首先原則,他們的風險偏好不高,追求的收益率在10%左右。在具體標的的選擇上偏愛低估值、高股息的品種,對于預期收益率不高的投資者來說,養老基金的持倉標的是不錯線西鄉當鋪推薦的參考。
進一步統計顯示,養老基金一季度新進46只,增持26只,減持19只,19只持股量不變,與上季度比擬,養老基金退出35家公司前十大流暢股東榜單。
從持股數目上看,中國石化(814961萬股)、南鋼股份(515935萬股)、海利得(399940萬股)等3家公司一季度末養老基金持股數目居前,均過份3000萬股,此外,華貿物流、人福醫藥、銀輪股份、浙江龍盛、常熟銀行、三峽水利等6家公司養老基金持股數目也均在1000萬股以上。
從持股數目占公司流暢股總數比例來看,巴比食物(766%)、福昕軟件(610%)、皮阿諾(562%)等3家公司居前。此中,巴比食物屬食物飲料類行業,同時被兩大養老基金投資組合持倉,一零零一組合持倉32343萬股,占流暢股522%,一二零一組合持倉15139萬股,占流暢股244%,兩組合合計持倉766%。福昕軟件與皮阿諾差別屬算計機與輕工制造行業,均被兩大養老基金投資組合持倉。
從增倉的角度看,72家新進與增持公司中,中國石化、華貿物流、人福醫藥等3股增倉數目居前,此中,中國石化在一季度被養老基金八零二組合新進814961萬股,一季度末持倉市值3528781萬元,占該股流暢市值的0%。華貿物流一季度則被養老基金一二零五組合增持184350萬股,期末增持市值3126747萬元。人福醫藥一季度被養老基金八零二組合增持50888萬股,期末增持市值520256萬元。
值得關注的是,養老基金持倉的110家公司中,有部門個股被擁有價值投資理念的社保基金與QFII持倉,與社保基金共同持倉股達56家,占比逾五成,與QFII共同持倉股達21家,占比近兩成。此中,中國石化、正泰電器、白云機場、重慶啤酒、建投能源、科博達、鍵凱科技、福昕軟件等8家公司共同被養老基金、社保基金與QFII持倉。
從估值來看,截至昨日收盤,養老基金持倉股算術平均PE(TTM)為3956倍(淘汰4只賠本股),有多達33只個股PE(TTM)低于A股整體加權平均值(1890倍),此中,建發股份(605倍)、長江傳媒(727倍)、中國石化(753倍)、威孚高科(778倍)等4只個股PE(TTM)均低于8倍,估值有明顯優勢。
從行業分布看,養老基金持倉25類申萬一級行業,占比8929%,對9類行業進行了增倉,此中,交通運輸(267477萬股)、公用事業(118505萬股)、食物飲料(116524萬股)等3類行業養老基金增倉數據最高,均在1000萬股以上。減倉前三位的行業差別為:輕工制造、銀行、醫藥生物,減倉數目差別為110253萬股,1200萬股和120246萬股。
對于養老基金一季度投資的行業偏好,私募排排網研究主管劉有華通知《證券日報》,養老基金投資以守舊為主,對收益要求并不高,但對收益的確認性要求極高,屬于風險厭惡型機構投資者。交通運輸、公用事業和食物飲料都是跟住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品種,未來成長確認性高、業績長期不亂、連續高分紅而且估值又不高,因此具有攻守兼備的特征。
從養老基金本年一季度末的增持行業來看,側重點偏向于行業復蘇加防御類,這個布局謀略我們是完全認同的。由於在當前,市場掛心錢幣政策收緊,經濟增速回落,所以養老基金部署公用事業和食物飲料等防御類行業是正確的。巨澤投資董事長馬澄對《證券日報》表示。
王春秀也以為上述三類行業符合養老基金的投資風格。現在A股中,許多交通運輸、公用事業類的股票市盈率都在10倍左右,股息率在3%以上,符合養老金的建倉尺度。食物飲料行業估值偏高,可是勝在不亂,龍頭企業一旦創建起護城河,就很難被推翻,這也符合養老金追求穩健的特征。